外貿領航
首頁外貿學堂 > 電商還能生存多少年「電商平臺靠什么盈利」

電商還能生存多少年「電商平臺靠什么盈利」

來源:互聯網 2024-08-26 13:04:06

1

你可知,當當、卓越、京東、樂淘曾經是同門師兄弟,都發跡于北京。

先說當當。

1996年,北大畢業的李國慶和俞渝邂逅,然后在紐約結婚。他們在美國找到了創業方向,那就是模仿當時的亞馬遜,開始在網絡上賣圖書和音像。

憑借俞渝的金融投資背景,當當網找到了IDG和LCHC的天使投資,并在1999年正式上線運營,中國互聯網史上最著名的夫妻店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再說卓越。

卓越是雷軍創辦的,后來拉了在當雜志主編的陳年加入,一起草創卓越,直至04年時以7500萬美元賣身給了亞馬遜。

套了錢的雷軍轉身當了天使投資人,而陳年緊接著連續創業,終在2007年創辦了凡客,一開始只賣襯衫和T恤。

之后是京東。

雖說劉強東在1998年就創辦了京東,但那時只是苦逼地在中關村線下代理銷售光磁產品,并且老虧錢。

直到03年非典來襲,劉強東關掉了所有線下店,并在04年轉型上線了京東商城,賣起了3C產品。

最后是樂淘。

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那些持有股份的員工一夜之間發了。其中就包括畢勝,作為當時百度的市場總監,他一下子實現了財務自由。3年后,他離職創辦了樂淘網。

因為背靠李彥宏,樂淘從百度那里獲得了非常可觀的流量,從一開始賣玩具,轉型為銷售鞋類品牌。

當當首頁(上)、京東首頁(中)和樂淘首頁(下)對比

2

從2003年起,著名風險投資機構“老虎基金”看中了中國電商市場,并且撒豆成兵,當當、卓越、京東、樂淘由此成為了同門師兄弟。

后來卓越賣身,老虎基金又繼續投資了凡客,加上先前的當當、京東、樂淘,被一起稱為“虎門四將”。

估計那時李國慶、陳年、劉強東、畢勝坐在一起喝酒還挺和諧,因為它們那時都是垂直的B2C電商,也許最年長的李國慶會想說一句:

阿東你賣3C、老陳你賣衣服、小畢你賣鞋子,我來賣圖書。我們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一開始老陳、小畢都表示認同,但阿東不干,因為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2010年當當網上市,劉強東跟李國慶道喜后,轉頭在同年11月上架了圖書產品,標志著京東從3C電商轉型成綜合電商。

隨后,京東宣布“京東圖書一折起,買200送100”,一下子就打掉了當當網的6個毛利點。

但京東的戰斗才剛開始,它其實只是拿當當練手,在2012年又用“價格戰”去PK了蘇寧和國美,因為它也看上了上萬億的大家電市場。

當然在那時,京東更像是攪屎棍,跟大佬阿里巴巴沒法比,阿里也沒把京東當成對手。

阿里巴巴作為老牌電商,在2000年左右從B2B電商起家;后來擁有對標eBay的C2C電商淘寶,在打敗了同行易趣網后迅速發展;而后又在2012年獨立出了B2C模式的天貓商城。

手握幾大金剛的阿里,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綜合電商企業。

無論是“虎門四將”,還是新蛋網、亞馬遜等外資,抑或是易迅、蘇寧等企業,都在瑟瑟發抖的同時,暗自發力。

其中勢頭最猛的當然是京東,在打了幾場仗之后能力、供應鏈體系不斷膨脹,也終于把矛頭對準了阿里。

3

由此,中國電商進入了戰國時代,出現幾大特征:

·一是各大諸侯掀起了大規模的價格戰。

典型代表就是京東,憑借價格戰不斷攻城略地、獲取用戶。而那些企圖慢慢改良、堅守保守盈利政策的電商一下子就失去了大量地盤、被甩在了后頭,比如當當網、新蛋和亞馬遜。

·第二個特征是,做大了的垂直電商被裹挾著轉型成綜合平臺電商。

這極大考驗了綜合運營能力,至少要包括供應鏈、融資能力、品控能力、內部管理能力、營銷宣傳能力等等。是騾子是馬,此時原形畢露。

比如凡客,它的長板很突出,長在營銷,2010年凡客體風靡一時,那也是它的巔峰時刻。

但與此同時,凡客的短板也很明顯,尤其弱在品控方面,當大規模擴張品類后,在運營上簡直慘不忍睹。

當然,凡客除了品類延伸沒做好之外,在品類分類方面也失控了。

·第三個特征是,不斷細化品類。

此時在巨頭陰影下,依然誕生了一批小而美的垂直品類電商。因為隨著各大電商打得不可開交,尤其是雙11的出現,大量的線下經銷商被震驚了,它們發現原來還可以在網上這樣玩,于是紛紛抱團鋪設電商渠道。

比如賣美妝的聚美優品、賣酒的酒仙網、賣母嬰產品的蜜芽等等,就是在2010年左右成立的,并且火了好幾年。

圖來源艾瑞咨詢:不同類型電商的市場份額占比

4

戰國時代打到最后,對立成了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勢力,而其他電商則印證了互聯網典型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其中就包括凡客的沒落、當當和樂淘的賣身。

這就是電商的上半場,電商們集中火力在前端的品類擴張、價格戰上面。

而如今電商進入了下半場,變成了以“后端的供應鏈管理”為主,并由此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具體來說,玩出了4個新花樣:

·一是價值的回歸。更注重產品的質量以及附加功能,這點正符合了產業消費升級的趨勢。

·二是線上線下渠道的高度整合。

比如之前的各類O2O電商,還有這兩年火得不得了的“新零售”,大大提高了用戶的購物體驗。

·三是物流環節的急劇發展。

除了覆蓋網點的擴大,加入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冷鏈的物流行業簡直不要太炫酷。物流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由此帶來了生鮮電商的崛起,當然,用戶的快遞體驗也更爽了。

·四是新的供應商管理。

以往電商因為直接銷售品牌商品,對接的供應商都是品牌商,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商直接對接了最底層的制造工廠。

這樣就出現了像網易嚴選、有品、必要這樣的ODM精選電商,給了用戶不一樣的性價比體驗。

精選電商對比:網易嚴選(上)、有品(中)和必要商城(下)

5

我們會發現,如果說過去的電商打的是價格戰,那么現在拼的是供應鏈。

這點,絕不僅僅限于電商行業,更適用于所有的行業。

行業初期跑馬圈地打得不可開交,大都以低價去吸引用戶,進入成熟階段,就必然轉向后端供應鏈的運營。

就像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多弗說過的:“市場上只有供應鏈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比如小米,之所以能主打性價比,跟它背后的供應鏈管理息息相關,由此帶來了成本的下降;

還有在線下的名創優品,門店都開在租金昂貴的商場,可人家卻能做到物美價廉、并且自己也能賺到錢,這背后就是供應鏈的力量;

再比如餐飲行業的小龍蝦,之所以能火遍大江南北、乃至成為電商爆品,背后除了養殖技術的發展,更得益于小龍蝦供應鏈體系的發展,甚至細分出了大量專門做龍蝦的供應鏈品牌。

眾多行業,概莫能外。意識不到這點,企業終將遭遇瓶頸,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