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行業觀察」金稅四期背景下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發展(二):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發展歷程
責任編輯:楊琪
編者按:
金稅工程四期建設已經正式啟動,我國正向“以數治稅”時期邁進。縱觀歷次金稅工程建設思路以及多年涉及第三方發票平臺政策,國家稅務局對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態度已經從寬松鼓勵轉變到集中管控。已經從事或者潛在進入電子發票行業的支付機構應該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在新的環境下如何發展需要思考與抉擇。
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是指除納稅人自建以外,由第三方建設供納稅人使用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
從2012年-2015年電子發票的試點推廣到2016年以來的電子發票全面推廣都離不開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參與,它們為我國電子發票的推廣與行業創新做出了貢獻;行業內也涌現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平臺,比如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信息)、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等。
從2015年起,國家各級稅務局陸續出臺政策來引導和規范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發展(表2)。
表2 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發展相關政策
政策名稱
發布時間
主要內容
發布機關
關于開展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電子發票試運行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5年7月9日
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不改變現有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和納稅人端系統的格局,僅僅對發票開具部分做端口對接;引入了第三方平臺參與到電子發票業務中來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進一步做好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推行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7年3月21日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以納稅人自建為主,也可由第三方建設提供服務平臺。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應免費提供電子發票版式文件的生成、打印、查詢和交付等基礎服務。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堅決查處第三方涉稅服務借減稅降費巧立名目亂收費行為的通知
2019年4月4日
切實加強對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等涉稅服務收費的監督管理,堅決防止借減稅降費巧立名目亂收費、抵消減稅降費效果,保障納稅人和繳費人應享盡享減稅降費紅利
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檔案局
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管理辦法
2019年4月15日
明確第三方發票平臺的職責以及備案管理細則
國家稅務總局海南省稅務局
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涉稅服務管理辦法(試行)
2019年5月30日
對第三方發票平臺提供的服務、備案流程及備案資料做詳細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福建省稅務局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關于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備案的公告
2019年5月31日
公布已經備案的第三方發票平臺名錄,并提醒納稅人自愿選擇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或者自建平臺;對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服務項目,納稅人可根據需要自愿選擇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
企業自建和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建設標準規范
2019年7月22日
明確了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業務功能及服務、技術、安全、運維、等保測評等要求,規定了54個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數據交換信息項說明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企業自建和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接入驗證工作的公告
2020年2月17日
明確企業自建和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選擇新版稅控服務器作為開票設備的接入驗證工作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
數據來源:本文整理
綜合分析歷年稅務局涉及第三方發票平臺的政策,本文指出國家稅務局對于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態度經歷了鼓勵到集中管理的轉變。
2016年-2019年:大力推廣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百家爭鳴。2015年底,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該公告本質上也認可了第三方平臺的作用,即需要納稅企業內部系統開發平臺參與到電子發票業務中來,配合國家稅務總局做相關端口改造。
2016年到2019年,電子發票進入廣泛推廣期,行業上從電商、電信逐步擴展到保險、零售、餐飲、交通、公共事業等全行業;地域上也從個別試點區域推廣到全國;開具方式上也從手動開具轉變成系統自動開具等多方式。電子發票開具數量逐年增加,從2016年的3.5億張增加到2019年的119.2億張(圖1)。
圖1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
在此期間,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以融資視角看,行業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重要融資都發生在2018-2019年(表3)。
表3 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重要融資時間
公司名稱
時間
融資輪次
融資金額
主要投資方
百望股份
2019.08.25
B輪
5億元
深創投、東方富海
百望股份
2019.03.25
A輪
5.17億元
阿里巴巴
上海云礪
2019.10.10
C輪
近1億美元
高瓴資本、鐘鼎資本
上海云礪
2019.02.19
B輪
——
IDG資本、高瓴資本
大象慧云
2018.06.29
——
——
京東數科
高燈科技
2019.10.18
B輪
10億元
騰訊、鼎暉投資、IDG資本等
合力中稅
2018.12.19
C輪
——
華勝天成
行云數聚
2018.03.16
天使輪
——
招商公路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2019年-至今:全面推廣電子發票,電子發票系統及服務集中化。2019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深入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通知》,對于減稅降費的重要意義及措施做了深刻說明,確保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這一發文也為近幾年來大的稅務政策奠定基調。
2019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檔案局等六部委聯合發文,開展第三方借減稅降費巧立名目亂收費行為專項整治,有效防止任何借減稅降費巧立名目亂收費、抵消減稅降費效果的行為。國家六個部委聯合發文實屬罕見,也足見第三方發票平臺的電子發票服務亂收費現象之嚴重。猶如多米諾效應,專項整治之后稅務局陸續發布更加嚴格的第三方平臺政策。
2019年4月到5月,各省稅務局陸續發布電子發票第三方平臺管理辦法,對第三方發票平臺提供的服務、收費模式、備案流程及備案資料等都做了詳細規定。此外,稅務局在其官方網站會對通過備案的第三方平臺進行公示,納稅企業自主選擇名錄里的第三方平臺來獲取電子發票服務。
2019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企業自建和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建設標準規范》,正式以官方規范的形式對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業務功能及服務、技術、安全、運維、等保測評等做了詳細說明,引導第三方平臺合規建設。
2020年2月起,各省稅務局陸續對外發布《關于企業自建和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接入驗證工作的公告》,對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選擇新版稅控服務器作為開票設備的接入驗證工作做了流程與要求說明,即要在9月底之前完成新版稅控設備的接入驗證工作,否則無法繼續為企業提供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
2021年,新稅網報道國家稅務總局正在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報道稱,國家稅務總局計劃建設全國統一開發、總省兩級部署和協同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支撐發票電子化改革落地,全面推行電子發票,支持4500萬戶納稅人、2.8億非企業用戶電子發票開具和數億級用戶的電子發票使用需要。從稅務局政策沿革方向來看,此消息的可信度極高;如果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勢必進一步擠壓第三方發票平臺的市場空間與盈利空間。
航天信息分析。以我國發票領域典型代表企業航天信息為例,分析其財務報告數據變化可以進一步驗證稅務局政策的方向、了解其對第三方發票平臺發展的深刻影響。
航天信息是國家指定的稅控設備提供商之一,是稅務信息領域的軟硬件綜合服務商,也是中國電子發票行業的開拓者之一。航天信息對外提供防偽稅控核心業務產品、普通發票綜合管理系統、電子發票系統等約百種解決方案及軟硬件產品(表4)。
表4 航天信息2016年-2020年營業收入情況
年份
營業收入(萬元)
營收占比(%)
毛利率(%)
營業收入比上年增減(%)
2016年
436,090.16
17.0
54.77
-7.96
2017年
477,300.00
16.0
53.16
9.45
2018年
555,600.00
19.9
55.47
16.41
2019年
540,619.34
15.9
52.53
-2.69
2020年
353,925.69
16.2
54.54%
-34.53
數據來源:航天信息財報
本文以其主營產品之一的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及相關設備作為分析對象。
2016年,航天信息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及相關設備的銷售收入為43.6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96%。財報披露其原因是由于上年度全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存量用戶增值稅發票系統由金稅卡全部改為金稅盤,且價格上金稅盤更為優惠。
2017年,航天信息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及相關設備的銷售收入47.73億元,毛利率降低至53.16%。財報披露其原因主要是201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降低增值稅稅控系統產品及維護服務價格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7〕1243 號),將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專用設備中的USB金稅盤零售價格由每個490元降為200元,并且增值稅稅控系統技術維護服務由每戶每年每套330元降為280元。
2018年,航天信息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及相關設備收入達到55.6億元,同比增加16.41%;達到階段性收入峰值。財報披露其原因一是新增戶市場占比穩步提高,較上年增長2%;二是隨著國家大力推廣電子發票,航天信息旗下的51發票平臺電子發票應用不斷豐富,平臺電子發票用戶規模和開票數量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2019年,航天信息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及相關設備實現收入54.0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69%。財報披露其原因主要是配合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完成2019年增值稅改革稅控服務升級保障工作;此外,51發票平臺按照新的規范要求完成適配及等保認證。
2020年,航天信息增值稅防偽稅控業務實現收入35.39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4.53%;到達階段性收入低值。財報披露其原因主要是積極配合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實施。
綜上,航天信息電子發票業務在2017-2019年迅速發展,并在2018年達到階段性收入峰值;但是在2020年,由于國家稅務政策變化等原因,營業收入驟降。這一變化趨勢與上文提及的稅務政策變化高度一致,值得其它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關注。
謝謝
觀看
相關文章
- onbuy自發貨「海外發貨」
- 開票系統自動上傳「智能開票一體機」
- 電子發票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作廢發票報銷的后果」
- 電商發票問題注意事項「電商開票可能存在的問題」
- 美國電商平臺wayfair「又一電商黑馬成功逆襲」
- 抖音電商商家經營方法論白皮書「抖店如何經營」
- 淘寶京東拼多多分析「拼多多是什么模式的電子商務平臺」
- 京東的口碑怎么樣「京東售后維修」
- 繼阿里后美團電商挑起\\「美團是騰訊旗下的嗎」
- 京東618物流「京東618尖貨爆料」
- 直播帶貨的虛假銷量「為什么直播間賣的東西那么便宜」
- 電商后期制作「電商怎么做」
- 分析京東與天貓的優勢劣勢「京東與天貓相比有哪些優勢」
- 電商小知識「關于電商行業的知識」
- 二類電商指的是什么「個人怎么做二類電商」
- 外賣送萬物美團的大零售將打破格局嗎「外賣新模式」
- 大同雙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大同開源一號文化創意產業園」
- 2020年的二類電商的3大發展趨勢「二類電商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