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行業資訊 > 盒馬鮮生現狀「阿里生鮮電商」

盒馬鮮生現狀「阿里生鮮電商」

來源:互聯網 2024-08-14 20:04:02

小買賣,卻能虧大錢,譬如賣菜的生鮮電商。

盒馬尋求獨立融資,估值暴跌40%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阿里巴巴旗下的連鎖超市盒馬鮮生正尋求以約6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擬從外部投資者籌集4億至5億美元的資金,金額還遠未最終確定,財務條款可能發生變化。

盒馬補充稱,其有健康的現金流,沒有立即籌集新資金的壓力。

這一估值遠遠低于此前的市場預期。

今年一月中旬,有消息稱盒馬尋求獨立融資,融資規模約為100億美元。

也就是說,僅僅半年時間,盒馬的估值就暴跌了40%,

估值暴跌,一方面是不確定因素,主要原因可能是盒馬鮮生不斷嘗試出圈,至今依然找不到穩定的盈利途徑。

由于沒有上市,盒馬并沒有具體的財報,但常年虧損幾乎不是什么秘密,據市場人士估算,2021年第一季度,盒馬就虧損約30億元人民幣。

盒馬鮮生成立于2015年,當時從京東出走的侯毅瞄準了生鮮電商的浩瀚藍海,創辦了盒馬鮮生,2016年初,在上海金橋開了第一家門店。

認為生鮮電商有大機會的不止是侯勇,還有阿里的張勇,兩人很快達成共識,未來生鮮電商會產生獨角獸企業,這個企業可能就是盒馬鮮生。

2016年3月,阿里以1.5億美元領投盒馬的A輪融資。

盒馬鮮生很長時間以來都深得阿里的器重。

2018年一年時間,新開了88家門店,加快了布局生鮮電商的步伐。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盒馬推出了盒馬X會員店、盒馬鄰里、盒馬小站等多種零售形態。

阿里也對盒馬給予了很高的期待。

不過,事與愿違的是,盒馬無論怎么嘗試,除了投入成本越來越高,盈利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在阿里的溫室里生長了6年時間,卻一直無法茁壯成長,阿里漸漸開始對盒馬失去耐心,斷奶是第一步。

2021年6月阿里宣布組織升級,全面推行經營責任制,盒馬則升級為獨立事業群,正式開始自負盈虧。

如今,阿里為盒馬尋求獨立融資,再次表明,盒馬從阿里的寵兒正在變成了阿里的棄兒。

生鮮電商集體淪陷

陷入困境的生鮮電商不只是盒馬一家。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近來開始密集撤城,關停業務。今年6月30日至7月2日,短短三天內每日優鮮連續關停了蘇州、南京、杭州、青島、深圳、廣州、濟南、石家莊和太原等九個城市的業務,目前僅保留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個據點。關停業務的背后是每日優鮮連年虧損,入不敷出。

財報顯示,2018~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2021年的年報至今難產,此前的預告是虧損超過37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四年時間,每日優鮮累計虧損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年報遲遲未出,每日優鮮的股價則長期在一美元以下的水下浮沉,徹底淪為仙股,隨時可能有退市風險。每日優鮮的最新收盤價只有0.38美元每股,距離最高點,暴跌超過98%,總市值蒸發超過195億人民幣。

就在每日優鮮舉步維艱的時刻,山西煤老板送來了2億“救命錢”。

7月15日每日優鮮宣布,公司與山西東輝集團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根據戰略投資協議,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這要擱以往,2億元對于燒錢如麻的生鮮電商可能不值一提。

自成立之初到上市,每日優鮮總共融資11輪,融資總額近140億元。

如今,2億元對于扭轉每日優鮮的頹勢可能是杯水車薪,但困難時刻,也算是雪中送炭,有總比沒有好。

和每日優鮮前后腳上市的叮咚買菜,同樣面臨困境。

5月底以來,叮咚買菜已陸續撤出多個城市,其中包括廣東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天津等城市。

今年一季度,叮咚買菜虧損4.774億元,這一數據比去年同期虧損13.847億元有所好轉,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這已經是叮咚買菜連續第七個季度虧損了。

叮咚買菜從2019年到2021年,凈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64.3億元,2022年Q1季度凈虧損4.774億元,累計虧損近120億元。去年叮咚買菜紐交所上市市值為55.39億美元,如今僅為14.24億美元。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還在苦苦支撐,很多生鮮電商已經被市場殘酷淘汰,同城生活則在2021年7月宣布破產,食享會人去樓空,十薈團早已關停所有業務,進入貨款清算階段。

橙心優選也收縮戰略,美團優選則在大調整。

超級物種曾經對標盒馬鮮生,定位于優質生鮮食材體驗店,屬于永輝云創旗下。在2016年至2019年,永輝云創四年合計虧損26億元。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有超級物種關店的消息傳出。

看來,生鮮的生意真的是不好做,不只是生鮮電商,超市的生鮮生意也不好做。

主打生鮮的永輝超市受到社區團購的沖擊,二季度虧損6.22億元。

國內的生鮮玩家巨頭集體淪陷,國外的生鮮電商生意也好不到哪里去。

7月19日,美國知名獨角獸公司Instacart的投資人Capital Group將Instacart的估值下調至 147 億美元。

Instacart主營業務為生鮮雜貨配送,Instacart曾在2021年3月的一輪融資中估值高達 390 億美元。而在今年3月份,由于最近的市場動蕩,該公司表示,已將估值從390億美元調低至約240億美元,下調近40%,如今又被投資人下調估值至147億美元,距離高點已經削去62%。

很多看似“錢”景美好的賽道,都是會迎來無數玩家入場,燒錢過后往往是一地雞毛,共享單車如此,生鮮電商亦是如此。

潮水過后,才知道誰在裸泳。

生鮮電商為何會舉步維艱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有99%的商家都在虧錢。

生鮮,是絕對的剛需,除了常年點外賣的消費者,幾乎所有家庭都要買菜,這可謂是頂級剛需。

為何盈利就如此艱難?

野蠻生長,燒錢不止。

生鮮電商最火熱時期,全國擁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

競爭慘烈,生鮮電商找不到有效的獲客方式和盈利模式,價格戰就不可避免。地推、贈優惠券,補貼促銷這些老掉牙的促銷方式依然是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的主要營銷模式。

前置倉模式成為生鮮電商盈利面前一杯不得不喝的毒藥。

所謂前置倉,就是將倉庫設在離消費者1-3公里的地方,以便其在下單后實現“即時達”,配送時長在30分鐘到60分鐘之間不等。

前置倉模式有其他模式無可比擬的優點,能絕對保證時效和配送速度。前置倉模式的弊端同樣明顯,因為生鮮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其有極高的損耗率和履約成本。

前置倉是毒藥,店倉結合的模式依然行不通,盒馬就是店倉結合的模式,興盛優選是社區團購模式,社區團購也證明不是一門好生意。

生鮮不同于其他商品,在倉儲和運輸需要保持足夠的新鮮度和時效性,這就決定了其成本費用會居高不下。

現在看來,無論是前置倉,還是店倉結合,社區團購至少在當前看來都不是保證盈利的有效模式。

需要等到大浪淘沙之后,才能才是生鮮電商的獨角獸企業,可能很多生鮮電商都熬不到那個時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