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外貿學堂 > 電子商務劣幣驅逐良幣「什么時候良幣驅逐劣幣」

電子商務劣幣驅逐良幣「什么時候良幣驅逐劣幣」

來源:互聯網 2024-08-14 15:04:06

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

在剛剛過去的618電商購物節,京東宣布平臺累計下單金額達3793億元,創造了新紀錄;盡管天貓不再公布戰報,但是對比2020年的6982億元的數據,媒體預測兩大巨頭今年或許已是第二年站上萬億高度。但是在熱鬧的成交背后,依然不能缺少冷靜的思考。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線上交易不斷取代線下交易,前者持續鯨吞和蠶食后者的市場份額和商業機會,這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10年前打電話叫外賣,10年后手機直接下單,至于餐廳在哪里已經不重要。虛擬化 電商化的人生狀態,必然帶來網購成交的逐日逐年上升。所以討論訂單新高根本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線上交易如何提升消費品質和消費安全感,才是市場良性發育和發展的重點。

盡管電商一路發展已經過去十多年,但是頑固的原始現象依然存在。比如產品的山寨化在各大平臺廣泛存在。我們固然可以說這就是社會階層的現實寫照。因為有人喜歡且買得起NIKE,也有人根本不關心NIKE而只愿花十分之一的價格買差不多的MIKE襯衫。甚至這似乎連假冒和坑人都算不上。一個消費者長期購買什么品類和水準的商品,平臺就會更加智能地識別這個用戶,并長期向他推送這個檔次的產品,由此把人鎖定在某一個意識層面而其并不察覺。

由于消費對象不同,山寨品和仿冒品都有其消費階層,什么人就愛買什么貨,只要交易合法即可。但是山寨堂而皇之地存在,確實是讓消費標準、審美和版權意識普遍降低,乃至全民意識走向低劣化、粗陋化的一個重要推手。反過來,長期被低價且低質征服和培養起來的那群人,也會對高品質、高價格的產品報以輕視。新興產品要突圍創新,最終可能還是從模仿與低價起步,完成原始積累后再去洗白自己。

由此一來,電商平臺上出現的許多所謂國潮產品、網紅產品,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草根與年輕群體的喜愛。至于扎扎實實做創新、做品牌、提升品質感、進而推動消費升級的企業,要不被驅逐,要不就被這樣的語境裹挾。作為電商平臺,也會通過各種方式推出“甄選”“優選”的通道,誘導消費者花高價買高檔,進而賺取價值。但是在商言商的邏輯,依然是流量喜歡去到哪里,推薦就跟著去哪里,無論推薦的對象有多少水分。再加上職業網評和虛假買家的存在,要塑造真正先進乃至優秀的坐標變得非常困難。相反,正品旗艦店渾水摸魚,也推出劣質產品的做法卻屢見不鮮。所謂支持專柜驗貨,基本上就是一塊遮羞布了。

幾天之內就創造了巨額成交,無論是9000億元還是1萬億元,全有賴于平臺運用大數據,細分營銷,精準對口,直達消費者需求。所以創造銷售奇跡不難,創造品質與品牌向上的潮流卻很難。電商平臺在挖掘需求,推動銷量大爆發上都在竭盡全力,但是如果在機制上能激發優秀與創新產品被更多地發現,才能逐步去塑造國人正向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這或許比什么萬億成交都要緊迫且重要的事情。

來源: 羊城晚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