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海外營銷 > 為什么不拍金庸其他小說「央視15音樂頻道」

為什么不拍金庸其他小說「央視15音樂頻道」

來源:互聯網 2024-08-27 13:04:05

撰文 / ? 劉丹如 李介

編輯 / ? 祝同


晚上七點,微信里傳來的金庸逝世的消息,金庸的多年好友樊馨蔓心頭一緊,她小心地給金庸夫人發了一條信息,與往常快捷的溝通不同,對方一直沒有回復。

晚上7點28分,金庸一手創辦的《明報》發布快訊:明報創辦人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準備開電話會的樊馨蔓瞬間情緒低落,“這次應該是真的。”2017年秋天,樊馨蔓才剛剛在香港見過正在養病的金庸,彼時金庸已經頭發稀疏,說話已有幾分費力。樊馨蔓還事后與朋友感嘆,大俠的確老了,但她沒想到,這么快大俠竟然就離開了人間。她頓了頓對同事說:“我應該是查先生見的最后一個影視制作人了。

不僅僅是樊馨蔓這樣的親密合作伙伴,金庸去世的消息震蕩了兩岸三地,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不愿相信。近些年來,關于金庸去世的謠言多達二十幾次,有幾次甚至逼得一直在養病的金庸都不得不親自出來辟謠。但這一次的消息不再是人們所期盼的謠言,影響了中國近50年的金庸已經離世徹底的事實沒有再翻轉的機會。

1955年,《大公報》的記者查良庸第一次使用“金庸”的筆名發布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宣布封筆,他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發行量超過3億冊,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

在IP這個概念尚未誕生之時,金庸早已是影視文學行業的頂級IP。

直到如今,金庸劇仍舊是無數導演編劇演員向往的題材。2017年秋天,樊馨蔓才剛剛在香港見過正在養病的金庸,并與他簽訂了《天龍八部》電影版權與《連城訣》的電視劇拍攝版權,并準備在2019年開拍。但遺憾的是,一向十分在意自己翻拍作品質量的金庸再也沒有機會等到新劇的開播。

幾年前,針對“武俠已死”的說法,另一位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忘年交溫瑞安表示,有金庸在武俠就不會死,“他在,武俠在?!?/p>

01

一個非常樂觀的人

樊馨蔓是知名影視劇制作人,也是多部金庸武俠影視作品的出品人。她還記得最后一次與金庸見面的場景。2017年秋天,樊馨蔓赴港,到金庸家中談《連城訣》電視劇和《天龍八步》電影的版權合作。

樊馨蔓原本是想買《神雕俠侶》的電影版權,但被告知徐克已經先拿到了。她想拍的另一部是《天龍八部》,早在2005年的電視劇拍完之后,樊就有了想拍電影的想法。12年之后,她想當面與金庸談下自己的設想。

那天下午大約四點多,她來到金庸家里,先與金庸夫人談了合作細節。金庸的話很少,聊的時間并不長,樊馨蔓看到他頭發稀疏,說話已有幾分費力,事后與朋友感嘆,大俠的確老了。

金庸家里沒有成堆的書籍,布置得簡單溫馨。金庸夫人告訴樊,金庸每天開開心心像個小孩兒。但由于體力原因,他與家人聊天很難像之前那么多了。

其實,與金庸結緣還要追溯到21年前。1997年冬天,樊馨蔓與朋友在北京東四的孔乙己酒樓聚會。飯局上,她的一位浙江老鄉建議說,你們可以把金庸的作品拍成影視劇。樊馬上接下話茬:目前大陸還沒有這個前例。這位浙江老鄉是金庸迷,說如果開拍,他最想演的是風清揚。樊的這位朋友之前受外經貿部之邀,由杭進京,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并與團隊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多個網站。而在此之前,樊還為這個老鄉拍了一部紀錄片,并在央視《東方時空》欄目播出,片名是《書生馬云》。

1998年,經朋友介紹,樊馨蔓結識金庸,很快談妥版權。自此之后,與金庸的合作越來越多。因為是浙江老鄉,樊與金庸的話題自然多了不少。在樊馨蔓的印象里,金庸健談幽默,并且輕易可以將作品里尖銳的東西化解。

在樊馨蔓眼中,金庸不會去主動說不開心的事?!斑@二十多年接觸下來,他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彼龑I財經社說。

02

15部小說,1427個人物

武俠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司馬遷的《史記·游俠列傳》算是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武俠,他對游俠的評價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學題材,武俠小說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大眾視線。

金庸則被稱為現代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金庸的創作開始于50年代新派武俠小說的潮流,1955年,被稱為“新武俠小說的催生婆”的《大公報》主編羅孚找到金庸,當時因為梁羽生沒有時間繼續創作《龍虎斗京華》,羅孚邀請金庸接手連載武俠小說,由此誕生了金庸這個筆名和《書劍恩仇錄》。

金庸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海寧,本名查良鏞。 查氏一族是名門望族,出過“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滴踅o他們查氏一族宗祠提的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家里良田千畝,藏書甚豐。

從1955年2月8日,《書劍恩仇錄》開始連載,署名“金庸”。到1972年宣布封筆,金庸一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創造出1427個人物。

80年代初,廣州一家雜志開始連載《射雕英雄傳》,金庸熱從香港蔓延到內地。由于沒有正規渠道,人們看到的金庸小說大多來源于盜印,即便偶有正版,也都來源于香港。但即便如此,這些單行本仍舊很快成為年輕人中最流行的讀物,以至于不少名校如北大清華的文學專業的教授都開始研究討論這種文學流派對于內地文學的影響。

1994年,金庸小說由本人定版且正式授權三聯書店印行,徹底掀起了全民追讀金庸小說的潮流。

金庸不僅僅引領了文學領域的發展。60年代,香港佳藝電視臺為了與TVB競爭,選中了金庸的小說作為劇本,拍攝了《射雕英雄傳》,盡管當時這部電視劇的班底大多采用新人,但最終卻締造百萬收視人口。此后TVB也開始搶購金庸版權,大量進行翻拍,創造了不少經典作品,比如1983年的《射雕英雄傳》和在內地風靡的古天樂版《神雕俠侶》。

《射雕英雄傳》劇照

曾翻拍過《鹿鼎記》的總導演賴水清說,“金庸小說有一個很厚的根基,有歷史、文學等內在元素,足夠有能量在每一個階段重拍一遍。”

事實上,從1999年金庸以1元錢將《笑傲江湖》版權賣給中央電視臺開始,金庸劇就成了內地影視行業長勝不衰的題材。但遺憾的是,近幾年來,包括《笑傲江湖》、《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等金庸小說的翻拍,不是將東方不敗塑造成了和令狐沖談戀愛的女人,就是以雷人的劇情和選角讓網友吐槽無數,以至于不少金庸粉絲擔心看著這些翻拍劇長大的00后們會對金庸產生巨大的誤解。

翻拍劇的劣質或許可以歸罪于內地影視市場近些年來的浮躁,但武俠小說同樣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在不少圖書銷售平臺,目前占據武俠題材銷售榜前20名的作品,仍然是金庸古龍梁羽生等老牌武俠小說作家的再版作品。在網文平臺,武俠題材文學作品大多已經被網文市場的修真、玄幻等作者所取代。

有人將之歸因于金庸窮盡了武俠的精華, 一位金庸粉絲就在知乎表示:“讀完金庸,就意味著武俠這根甘蔗最甜的一截已經吃完,剩下的難免寡淡?!钡嗳苏J為武俠的衰落,與這個時代不再相信“俠客”能主持正義有關。

03

他在,武俠在

武俠曾經是幾代成年人的童話。在內心深處,我們知道要想獲得超出常人的能力,要么擁有先進的工具要么背靠強大的組織,但是在武俠世界,我們可以通過內外兼修,以一敵百。這正是武俠的魅力。

但童話不是只有武俠。比起崇拜那些為國為民可以拋家棄國的英雄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們更熱愛那些擁有逆天技能,靠著好運升級打怪走上人生巔峰的大神。大神與大俠,前者永遠站在人生巔峰,但后者除了武功比普通人高強,在家國破碎,骨肉分離,愛人生死面前仍舊會顯示出普通人無能為力的一面。

盡管這才是更為現實的人生和更值得被反復閱讀討論的故事。金庸曾說“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钡z憾的是,隨著這些曾被金庸所影響的年輕人慢慢老去后,那些不再喜歡武俠的年輕人能否還記得曾寫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金庸。

當然金庸作品也有他跨越時代的內核。

由于自小接受了非常全面的古典文學教育,金庸胸懷和文學素養遠非常人可及,再加上他本人經歷了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一生親歷國家民族的大動蕩、大變遷,對歷史有深切的體悟。這些經歷最終使得金庸的武俠小說擺脫了大部分武俠小說之更多專注于好勇斗狠、爭名奪利的桎梏,而賦予了“俠”這個詞以家國情懷的內涵。

俠以武犯禁。尚武好斗、挑戰社會秩序,必須有個正當的動手理由,金庸的小說可以說完全滿足這一要求。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所有金庸愛好者所追隨的精神信仰。對于中國人來說,在廟堂與民間之外,永遠還有一個江湖,是在心里。馮其庸曾說:“這世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迷?!?/p>

羅孚曾說,“如果沒有香港,沒有金庸”,但這并不能完全解釋金庸的成功。

金庸、倪匡、黃霑、蔡瀾,又并稱為“香江四大才子”。蔡瀾對此曾表示,最不喜歡四大才子一說,因為金庸先生是一個巨人,其他三人,永遠不能相提并論?!敖窈蟮臄登?,有人提到查先生生平,也許順道記錄了有這么幾個朋友,這已是我們一生的成就了?!?/p>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