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盲盒為何能讓人樂此不疲呢「盲盒為什么這么火」
前不久《鄉村愛情》的盲盒在電商平臺上線6小時即宣告售罄的“戰績”,引爆了“鄉村愛情由土變潮”熱點話題,同時也讓大眾的焦點再次對焦“盲盒文化”。
雖然說“泡泡瑪特”盲盒品牌跌破千億市值的新聞也正熱乎,但不可否認,“盲盒文化”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
盲盒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讓這么多成年人樂此不疲、沉迷其中?
或許可以從經濟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越不確定越喜歡?
——潘多拉效應
人類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甘愿冒風險去一探究竟。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奚愷元教授稱之為“潘多拉效應”,主要指的是人們對未知充滿好奇心。同樣,盲盒最吸引人的一點就在于,打開之前,你只能確定里面有一個小玩偶,卻無法知道這個小玩偶具體是哪一款。這種不確定感涌上心頭,刺激著人們的神經,也吸引著人們想去弄清楚藏在紙盒里的到底是什么。
“潘多拉效應”來自于人類對不確定性的原始渴求。在諸多研究之中,科學家們使用腦部掃描技術時發現,當人們不知道將要發生什么事情時,腦部紋狀體就會變得活躍起來,紋狀體的活躍激勵我們去探索外界,并期待自己的探索能得到回報和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結果的好與壞并不影響我們產生這種探索的渴求。比如,當你在酒吧里想和一個美女搭訕,無論結果是“請滾蛋”還是留下電話號碼,在作出行動之前,你的腦部紋狀體都會變亮。
由此可見,好奇心扎根于人類的本能中,只要是未知的事物都會讓我們產生揭曉謎底的沖動。
這應該可以解釋盲盒何以一直讓粉絲們樂此不疲。
非要抽到“隱藏款”?
——非固定間隔強化的魔力
盲盒打開之后,大概率是平平無奇的普通款,但也有小概率是令人尖叫的隱藏款、限量款。
如果能開出隱藏款,那就是賺到,自己收藏或者抬高價格賣出都很值。閑魚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泡泡瑪特”的盲盒商品中,漲價最迅猛的“潘神”隱藏款盲盒原價為人民幣59元,閑魚價卻達到人民幣2350元,狂漲39倍;而“molly”隱藏款原價為人民幣59元,閑魚均價為人民幣1350元,漲幅達22倍。
雖然抽到“隱藏款”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偶爾獲得一次“隱藏款”的體驗卻讓人難以忘懷。這種不確定性導致的“間歇性強化”,對于重復決策具有最好的強化作用。
“非固定間隔強化”是一種隨機獎勵機制,最容易導致成癮行為的產生。心理學家斯金納早年做過這樣一個動物實驗:當老鼠無意間壓到作為獎賞事件觸發物的控制桿時,他就給予老鼠食物獎勵。一段時間后,老鼠就會有意地按壓控制桿,以獲得食物。然后他逐漸改變老鼠要獲得食物所必須按壓控制桿的次數,他發現,如果他停止給老鼠食物,老鼠逐漸不去壓桿,即使聽見噴食管有響動也無動于衷。接著,他開始將老鼠獲得食物所需要按控制桿的次數隨機化——老鼠可能按1次就能得到食物,也可能需要按40次才能得到食物。斯金納對固定比例與不規則的間隙獎賞進行對比。結果他發現,在獎賞間隔不規則的情況下,消除既有行為需要的時間最久——只要有機會獲得獎勵,老鼠仍會去壓桿。
所以,“非固定間隔強化”導致我們對“隱藏款”盲盒的期待不會消退,從而投注大量精力到購買盲盒的行為上,嚴重時還可導致成癮障礙。
掂重量識盲盒靠譜嗎?
——警惕控制幻覺
沉迷盲盒不可自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叫做控制幻覺。控制幻覺最早由Ellen langer(1975年)提出,指的是本來有些東西你根本沒有控制力,但是你覺得自己能控制。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輪盤賭注實驗,被試者在不同時間段參加了三組實驗:在第一組實驗中沒有告知被試者任何規則;第二組實驗中被試者被告知“可自己選擇放賭注的位置,賭注越大,贏的概率越大,并且莊家可通過操控賭注的位置影響其他玩家的輸贏”;第三組實驗中被試者被告知“賭注的大小和贏的概率沒有關系,莊家不可通過操控賭注的位置影響其他玩家的輸贏”。
被試者在完成賭博游戲后分別收到一份問卷,讓他們估計分別在玩家投注和莊家投注兩種情況下自己贏的概率。結果發現,我們總是傾向于高估自己對環境的控制力,即使被告知結果是由其他人所影響的情況下依然如此。
購買盲盒的過程也很容易令人產生控制幻覺。
人們在若干個外表一模一樣的盒子中進行挑選,期待自己能“中大獎”,抽中隱藏款。網絡上也會有很多人分享抽中隱藏款的小技巧,比如掂重量、體會搖晃盲盒的感受等。這樣的選擇過程讓人們產生了控制幻覺,認為自己的參與行為能夠決定選中隱藏款這一事件。
但我們要明白,雖然說挑選盲盒能夠影響最終抽到的是什么,但是,與極低的抽中隱藏款的概率相比,這一影響就微不足道了。
收藏盲盒是病嗎?
——可怕的囤積癥
許多朋友喜歡囤積盲盒。也許在外人看來,這種商品其實沒有什么真正的“使用價值”,但是似乎精心地收藏盲盒本身就可以帶來快樂。
需要承認的是,幾乎每個人都有囤積的傾向,我們都喜歡保留對自己有意義的物件。但是如果你開始對盲盒有著極端的情感依戀,有人收拾、清理或拿走你的盲盒時,你會感到非常不安或受到威脅;同時,你開始感到羞恥或焦慮,并試圖隱藏你囤積著的盲盒,你就需要留意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了——也許,你患上了“囤積癥”。
囤積不僅是一種不良的生活方式,還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且比我們想象的更為普遍:估計有2.5%的人有這種問題。在最新的DSM-5(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囤積癥”被確定為一種心理障礙,DSM-5中給出的最新診斷標準是:
1.沒有軀體和腦部疾病;
2.不管事物有沒有價值,丟棄的時候總是感到很困難、很痛苦;
3.困難和痛苦往往源自于強烈的囤積欲望和存儲困難的矛盾沖突;
4.由于囤積量過大,使生活或工作場所變得混亂;
5.囤積的物品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價值;
6.以上的行為引發明顯的焦慮情緒,并導致出現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損害。
如果你或者你的親友因收藏盲盒出現了以上表現,就值得注意了。
“囤積癥”患者的并發癥極多,通常存在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慢性疲勞、肥胖、抑郁等。
幸運的是,囤積癥是一種可以治療的心理健康狀況。所以,如果你懷疑自己或身邊親友患了囤積癥,請及時就醫,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張淳)
來源: 羊城晚報
相關文章
- 中歐班列蘇州公司「蘇州中歐班列代理」
- 南極電商為何跌「南極電商股票死股漲不起來了」
- 抖音teenieweenie主播「抖音直播可以直接賣貨嗎」
- 電子商務零基礎可以學嗎「零基礎學淘寶」
- 南極電商股市「南極電商股票死股漲不起來了」
- 南極人電商市值「南極電商為何跌」
- 入了醫美的坑再也出不來「醫美騙局案例」
- 蘇繡以前的手藝到現在已經幾乎失傳了對不對「刺繡怎么賺錢」
- 南極電商的威脅「南極電商為何跌」
- 南極電商持續跌「南極電商還會漲嗎」
- 打造全球首款全腳智能電動輪滑鞋「AIRTRICK」想帶來娛樂與出行新體驗|早期項目
- 跨境電商產業鏈圖譜「跨境電商公司」
- 常州有錢人「江蘇常州人有錢嗎」
- 跨境電商的金融服務「跨境電商合作模式」
- 怎樣快速學會會計實操「新手會計做賬入門」
- 跨境電商的演變與發展「跨境電商是未來的趨勢嗎」
- 電子商務的定義是什么電子商務概念又是什么「廣義的電子商務是指」
- 馬幫B輪融資「馬浩貿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