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外貿學堂 > 童裝安全隱患「危險小心墜落」

童裝安全隱患「危險小心墜落」

來源:互聯網 2024-08-10 08:04: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為了實用或者裝飾

衣服上有扣子、帶子、蝴蝶結

都是再普通不過的

但這些東西要是用在童裝上

就不一樣了

以童裝上的繩帶為例,國家標準規定七歲以下孩子穿的童裝在頭頸部不允許有任何繩帶,比如:有帽子的童裝不允許有衣帽繩;所有的童裝在背部都不允許有繩帶伸出來,系著也是不允許的。

為什么有這些規定?因為繩帶帶來的危險可能不小。

前不久,廣東省市場監督部門在省內多個社區幼兒園開展了兒童服裝質量辨別交流活動,面對檢測機構帶來的各種不合格表現的兒童及嬰幼兒服裝,記者發現:家長大多根據手感、質地來判斷服裝質量好壞,對兒童服裝的其他不合格表現了解并不多。

檢測機構展示的不合格童裝大多都是繩帶、裝飾性小附件達不到標準的產品。這些裝飾性部件肉眼可見,但是三分之二的家長都對其危險性認識不足。

兒童服裝的繩帶、紐扣、蝴蝶結等部件雖然是裝飾或者連接的需要,但從質量角度看,這些都是涉及安全的重要項目。就拿繩帶來說,兒童服裝的后背、袖口、頭頸部經常會有裝飾性的繩帶,不同部位的繩帶在標準上都有長度要求,以免因過長而出現勒緊、卡夾、拖拽等意外,繩帶長一分可能危險就多一點。

不容忽視的是,與繩帶、紐扣等小附件有關的安全項目在近些年的童裝監督抽查中屢屢檢出不合格產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了兒童及嬰幼兒服裝抽查結果,不合格率達到了14.9%。其中,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等安全項目不合格就占了將近一半的比例。

兒童服裝不同部位的繩帶帶來的風險點多種多樣,在承擔了兒童服裝檢測的機構記者看到,不少兒童服裝造型時尚、顏色鮮艷,但是檢測工程師介紹,這些服裝繩帶長度其實都超過了國家標準的要求,像頭頸部帶有抽拉繩帶的服裝,繩帶不管長短,只要是七歲以下兒童能夠穿用,就屬于不合格產品。

還有的兒童服裝在背部有伸出的繩帶可以系成各種形狀,檢測工程師告訴記者,兒童服裝的背面是不應該有任何的繩帶伸出。

童裝背面的繩帶在兒童下車或者是出電梯門的時候有可能被電梯或車門夾住,可能造成拖拽、摔傷的安全風險。而另外的一些兒童服裝腰部、肩部都有裝飾性的繩帶,這些繩帶如果超過了國家標準規定的長度,也會帶來被夾住拖拽的危險。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 李琰:繩帶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安全性的一條指標,廠家設計這些主要是考慮美觀,但是沒有考慮危險性,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一些童裝在頭頸部像帽衫那兩條繩子、腰帶的繩子過長、背部有一些繩帶伸出、袖口處一些繩帶都是經常會出現不合格的情況。

繩帶可能帶來的風險點其實在兒童服裝上看得見,摸得著。部分繩帶危險憑肉眼就能判斷出來,但是很多家長卻并不了解這些。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消費者對各種紐扣、粘合扣、毛絨球、蝴蝶結等小附件的認知上。

考慮到嬰幼兒可能會經常抓咬衣服上這些小附件,國家標準要求這些小附件要有一定的抗拉強力,避免輕易脫落導致嬰幼兒誤吞。在檢測過程中,這款兒童內衣上的紐扣抗拉強力就沒有達到標準的要求。

附件抗拉強力這個項目主要針對三歲以下嬰幼兒的服裝,是專門考察嬰幼兒服裝質量的項目,但是抽查發現這個安全項目的不合格率排到了第二位,顯示出嬰幼兒服裝質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此次抽查當中,三歲以下嬰幼兒適用的服裝不合格率要比兒童服裝高出七個百分點。

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這些項目看起來僅僅是服飾設計的問題,卻是近些年兒童及嬰幼兒服裝最常見的不合格項目,每年都有大量企業因此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上。

一些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不合格項目在穿用過程中會直接顯現出來,比如色牢度這個項目,很多兒童的衣服遇到灑水、摩擦、日照、汗漬或者洗滌的時候顏色會脫落,影響美觀,其實這就是色牢度不合格造成的。

這件兒童服裝經過耐摩擦檢測,明顯可見褪色的情況。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 尹方方:這是一件黑色童裝,經過摩擦之后的掉色情況,可以發現掉色是十分嚴重的。

考慮到三歲以下嬰幼兒的特點,國家標準當中對適用于這個年齡段的童裝還專門檢測了色牢度項目、耐唾液色牢度,如果服裝粘到唾液掉色,脫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屬離子可能被嬰幼兒人體吸收,進而危害健康。

由于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特殊性,檢測項目總共多達19項,除了一些有直觀效果的項目,其他的如:甲醛、增塑劑、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等化學項目一直都是家長們非常關心卻無從了解的項目。

此次檢測發現,大部分化學項目都能滿足標準要求,但是已有4批次童裝被檢出pH值超標,pH值反映了服裝的酸堿度,超標的童裝可能對兒童皮膚產生刺激和不適。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 鐘文倩:pH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引發瘙癢或者炎癥。

檢測發現的不合格項目當中,有一個項目決定了紡織產品性能特點,直接影響著兒童及嬰幼兒的舒適體驗,就是童裝的纖維含量。因為耐磨、穿著貼身、吸汗、又不刺激皮膚,全棉質地的童裝,特別是全棉質地的內衣深受家長的歡迎。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胡敏專:消費者選擇服裝可能看材質什么成分來做的,像嬰兒這一塊消費者喜歡用棉的,因為百分百棉的一般比較透氣舒適,對小孩子皮膚還是比較舒適一點。

但是檢測發現,標注是“100%棉”的可能里面摻雜了大量的化學纖維;標注名為“主要材料”的實際上含量也達不到。像這款產品標簽標注是“100%棉”,可是在顯微鏡下發現棉纖維的形態只占了一小部分。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 朱芳琴:這件樣品標注100%棉,但是在顯微鏡下我們看到它不僅含有棉線,還有其他形態的纖維,經過定量檢測分析,我們發現它僅含有30%的棉,還有70%的其他纖維。

此次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共檢測382家企業生產的395批次產品,不合格產品59批次,其中纖維成分不合格的產品就高達39批次。

目前我國的童裝企業超過了1萬家,市場規模高達2000億元左右。基數如此龐大的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市場近幾年的不合格率卻并不低。

近三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13.2%、16.4%、14.9%。不合格的問題也總是圍繞纖維含量、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色牢度等項目。記者了解到,這其中有企業成本問題、工藝問題、意識問題,特別是常年高居不合格項目第一位的纖維含量,不合格的背后其實就是降低成本的考慮。相對來說,化纖纖維普遍都要低于棉的價格,標稱多用棉卻含量不足,成本降低了就可以賣出高價格。

同樣是出于成本的考慮,部分企業還省去了檢測費用,服裝便宜了,質量卻優劣難分,有的企業用便宜染料降成本,生產的童裝雖然顏色亮麗,卻很容易褪色。

記者在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了解到,用8000元/噸的硫化染料和使用25000元/噸的活性染料,服裝的顏色都十分靚麗,部分企業自然愿意用更便宜的染料。

近些年,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等不合格現象屢屢出現。專家認為暴露出的是部分企業對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安全認知出了問題。在設計階段僅僅考慮到繩帶和各種小附件的裝飾性,卻忽略了其安全風險。導致進入生產階段之后,國家標準里的安全要求沒有體現在產品上。數據顯示,這兩個項目的不合格現象一直存在,有的企業還連續兩次上了不合格名單。充分暴露了安全意識淡薄。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周洵:企業本身要有一個社會擔當,兒童在他未成年之前免疫力是比較差的,所以企業要時刻意識到生產出來的產品的消費群體是兒童。

針對此次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抽查結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責令電商平臺下架相關產品,落實管控義務,促進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