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電商預售模式的問題「淘寶預售合理嗎」
今年“雙11”,預售很火,相關吐槽也很多。“春季衣服可能夏季才能到貨,秋季衣服可能要到冬季才能收到……”法治日報近日披露了電商預售模式的種種亂象。預售商品發貨時間長、不退不換“霸王條款”、無貨被退款、消耗買家期待值等,成為預售模式備受消費者詬病的幾大問題。
普通的電商是先囤貨再賣,而通過預售,電商可以沒貨也敢賣。只需要商家先提供一個樣品,通過電商平臺預售來匯集訂單,再拿著訂單數量去跟廠家、物流等砍價,由此籌集貨源、壓縮成本、精準銷售一條龍。
作為一種電商新玩法,預售制原本可以通過新模式來引領新消費,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商家拿到訂單、廠家減少庫存,讓電商平臺在殺成紅海的比價浪潮中找到流量的增長點,以此達到多贏效果。
然而現實中,“秋衣冬收”等預售戲碼卻輪番上演。為了規避風險、減少投入,有商家一邊在預售商品數量較少、無利可圖時,選擇讓消費者一直等待,甚至最終單方取消訂單,一邊又在購買合同里定下“一旦拍下,不接受任何無理由退貨退款”等規則。這意味著,買家下單之后不能退、不能換、只能干等,賣家則可以隨時找借口取消訂單……為了保障商家穩賺不賠,電商預售時間可以有多長?有網友戲言,“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流到腮邊。”
預售制淪為商家的保護盾,風險卻轉嫁給消費者。說到底,今年大火的預售,與前幾年被曝光的“優惠算法堪比奧數”沒什么本質差別,都是電商玩的套路。長遠來看,不規范的預售模式等亂象會影響整個電商行業的公信力,侵犯消費者權益。遺憾的是,一些電商消費追求速度,尤其每逢“雙11”等購物季,商家想在一個月里賺夠一年的錢,不惜透支消費者的信賴。
那么消費者的權益誰來維護?雖說套路年年有,但隨著新零售對人、貨、場的重構,各種新消費渠道越來越暢通,以及電商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等相關法律法規也在消費各環節不斷強化落實,這種新瓶裝舊酒的套路將越來越沒有出路。明智之選是練好內功、加強自律,與不良商家、平臺“割袍斷義”。 (劉冉冉)
相關文章
- 拼多多商品品質的解決方案「拼多多如何優化產品」
- 快手電商二季度增速放緩用戶增長影響收入及盈利嗎「拼多多營收」
- 編輯學和編輯出版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方向」
- 電商創業的商機「電商新農人」
- 淘寶貨源從哪里來「做淘寶貨源從哪里找啊」
- 如何在網上找到一手貨源呢「如何拿到一手貨源」
- 拼多多無貨源怎么精細化運營「拼多多找貨源」
- 1688誠信通運營怎么做啊「阿里巴巴代運營銷售」
- 代理費用怎么做賬「0申報公司怎么做賬的」
- 拼多多上線短視頻「自建電商平臺有哪些賺錢方式」
- 開飾品店可以從阿里巴巴上進貨嗎「個人開阿里巴巴店鋪需要什么」
- 抖音小店無貨源怎么樣「無貨源開店」
- 店鋪自動分賬應該如何實現呢「支付寶商家分賬是什么」
- 跨境電商平臺財務處理「跨境投資業務路徑」
- 抖音自然流量「抖音怎么發布吸收人氣」
- 直播帶貨操盤手「直播帶貨大佬」
- 抖音劉百萬「劉垚宏」
- 美國跨境電商熱銷品類「海外婚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