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展會信息 > 實體店倒閉帶來的后果「實體店破產之后中小電商也迎來倒閉潮最后到底誰在獲利」

實體店倒閉帶來的后果「實體店破產之后中小電商也迎來倒閉潮最后到底誰在獲利」

來源:互聯網 2024-08-22 18:04:05

關于實體店和電商之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想來大家已經聽得耳朵要起繭子了!

無論道理如何,也無論誰對誰錯,爭斗的最終結果都是實體店全面落入下風,除了藥店、超市、水果店、美容店等還算堅挺外,其他店鋪生意越來越難做,昔日繁華的街頭巷尾,也變得格外蕭條。

很多人都在好奇,人都到哪里去了?!

顯而易見,隨著城市化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都擠到大城市中,看一看每日早晚出行高峰的車站,看一看被眾多高聳入云的房子所取代的荒地,你身邊的人不是變少了,而是正在變多,他們只是不在去實體店購買東西而已,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商超也變成了大型餐廳綜合體。

實體店破產倒閉潮,是已經發生的事情!

對于實體店的消失,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感到惋惜,反而拍手稱快。

有人說實體店就是中間商,把價格抬得老高,自從有了電商之后,才知道他們的利潤有多高,這樣的吸血店鋪早倒閉早好,失去的就業也有電商創造的就業來彌補。

但在有的人看來,上面這樣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頗,我們不能單純地去看實體店的利潤,去看他們加價了多少,而是要去看實體店構成的整個生態體系,他們創造了工作崗位,繳納的稅收,還要促進本地的消費。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實體店生態體系帶來的實際收益,要遠大于電商。

當然,和普通消費者說這些也沒用,大家考慮不了那么多,那么低的工資,也讓人們沒有能力去考慮這些,大家關心的只是實體店和電商,哪個地方買東西更便宜?

顯而易見,電商勝出!

那我們就去電商上買東西,實體店,就這么退出歷史舞臺吧!

但問題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電商也越來越難做了,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眾多中小電商越來越難做了。

市場飽和,中小電商根本沒有流量,哪怕產品質量再好,也沒用,電商已經逐漸進入到幾個大商家壟斷整個品類的時代,比如,你打算買一件衣服,往往在翻到前幾頁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自己的購買傾向,很多新的店鋪無法吸引客戶,款式和質量都很好,但就是沒人。

問題也隨之產生,怎么能將自己的產品做到網站前幾頁呢?

最早拼的是價格和寶貝主圖,畢竟只靠一張圖,東西質量再好也體現不出來,能夠體現出來的照片的拍攝和價格的高低,但當大部分店家都已經開始學會P圖,并把價格壓倒最低時,這種就已經不好用了。

之后的不二法寶是銷量,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店家開始刷起了銷量,動輒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的銷量就這么出現了,電商實際賣了多少,永遠是一個謎,同樣,當市場上大部分店家都這么做時,這招就不好用了,不過該刷還是要刷。

現在怎么能讓商品被更多消費者看到,燒錢,給平臺錢,平臺自然會給你展示位置,給主播錢,當紅主播自然會推薦你的東西,但新的問題隨之產生,這種廣告費用,真的比實體店運營成本低嗎?

好像也不是,我們能夠從電商三巨頭一路暴漲的營收和馬云、劉強東、黃錚暴漲的身價,看出些許端倪,而頭部主播們的帶貨費用和坑位費,更是讓人咂舌。

互聯網的規矩是贏者通吃!

電商同樣適用,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小電開始倒閉,這似乎并不奇怪,因為他們沒有資本去燒錢,自然要被淘汰。

現在的電商已經逐漸進入幾個巨頭壟斷整個品類的時代了,但我國現狀是大量人口需要賺取糊口,他們該怎么辦?實體店倒閉了,他們去為電商打工,現在大部分中小電商不行了,難道都去為巨頭們打工?

這不是反問句,而是正在變成現實!

進一步思考,在老齡化社會到來大背景下,為什么會出現35歲危機?

還不是因為扎堆要給巨頭們打工的人太多造成的,讓他們有挑三揀四的底氣,也有了辭退員工的需要,最后再問一遍,實體店和電商之爭,最后獲利的放到底是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