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萬達為何兵敗電商了「萬達怎么退出五百強了」
聯商專欄:想當年,萬達做電商的氣勢,那是真的氣吞萬里如虎。
王健林對萬達電商的定位也非常明確:萬達電商一定不是賣商品的,而是賣服務的。成立萬達電商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線下的廣場等變成智慧的,這個才是O2O,而不是賣東西。
2017年1月,在萬達集團的年會上,王健林還對萬達的電商主體 “飛凡”定了一個小目標:力爭在2018年實現盈利,2020年利潤超百億并實現上市。
1、大陣仗
萬達早在2013就已經進軍電商,當時業內驚嘆,以萬達的實力,電商圈的鲇魚效應要來了。
緊接著,萬達電商的大陣仗來了。
2014年8月29日,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王健林、馬化騰、李彥宏對著鏡頭,面帶笑容,三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這是萬達電商的高光時刻,此前和之后沒有什么事較之更出彩。
萬達電商計劃一期投資人民幣50億元,萬達集團持有70%股權,百度、騰訊各持15%股權。
當時,“騰百萬”的宏偉藍圖是這樣的:
萬達、百度、騰訊將在打通賬號與會員體系、打造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產品、建立通用積分聯盟、大數據融合、Wi-Fi共享、產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三方將聯手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賬號及會員體系,探索創新性互聯網金融產品;建立國內最大的通用積分聯盟及平臺;同時,萬達、百度、騰訊三方還將建立大數據聯盟,實現優勢資源大數據融合,共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用戶體驗。
當時,萬達電商CEO董策表示,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商業終端和電商公司發展的必然趨勢,萬達擁有全球最大的線下商業平臺,通過與百度、騰訊兩大巨頭合作,萬達電商將成為全球最大的O2O電商平臺,真正實現O2O落地,為行業探索O2O發展的模式。
2、歷經坎坷
“2014年底、2015年初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大家來往還是蠻緊密的,但慢慢就不來往了。太多太多的事變成,走著走著有人不見,走著走著事沒了。”萬達電商前中層感嘆。他與騰訊、百度的業務部門對接過,合作方向都認可,通常技術層面做完開發,運營沒有下文,牽頭人也不再出現。
2015年3月3日,飛凡試運營,4個月后正式上線。以移動端為主要入口,線上線下融合,提供智慧停車、智慧餐飲、智慧購物等。這距“騰百萬”發布已經過去大半年,關注的聲音減弱,此后有關“騰百萬”的消息也越來越少。
2016年8月4日,飛凡在一份聲明中說:由于綜合因素影響,三方并未實現投資性合作,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飛凡”)完全由萬達出資,騰訊和百度并未實際投入任何資金。
2016年10月,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從萬達金融集團中分拆獨立出來后,其發展歷經波折,旗下主要有四大業務板塊:數字商業、智慧生活、金融科技和公有云服務。
2014年上半年,萬達電商進入董策時代,原來的萬匯網被舍棄,戰略方向從賦能萬達廣場變為賦能萬達集團所有業態。推進“騰百萬”的同時,萬達電商組織了很多小分隊,到萬達各業務部門調研、討論,形成方案。后來的飛凡,囊括萬達所有的線下商業場景。
2016年6月,萬達電商CEO董策突然離職。他在給員工的信中稱,“由于家人生病,我不得不回澳洲照顧。” 董策離開后,先是萬達電商COO任偉暫代CEO事務,隨后李進嶺擔任CEO約一年。
此時,按王健林要求,萬達電商開始向外部擴張,做平臺級電商。不到3個月,飛凡與470家大型商業中心簽約,而萬達廣場在全國只有130多家。2017年初,王健林提出,當年要新簽合作大型購物中心2000個、中小商家15萬個,新簽約中小城市70個。
事實上,無論是任偉還是李進嶺,都沒有多少決策權。2015年萬達成立金融集團,第二年成立網科,飛凡先后隸屬這兩大集團,萬達元老曲德君也先后出任這兩個集團總裁,他是真正有話語權的人。
在萬達集團2017年年會上,王健林特別提到了飛凡的問題。他說,飛凡原本的方向有偏差。“過去總想著做規模,如果從一開始就只為萬達廣場、旅游度假區研發,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萬達電商一直未見盈利,王健林還罕見的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給曲德君太多錢。“如果當初少給點錢,定個投資上限就好了”。
3、萬達電商應該做什么?
定義萬達電商,首先要定義萬達。
“騰百萬”在創立之初所設定的目標是“O2O”,也就是從線下到線上,但是線下的萬達是干什么的呢?
萬達的產品是什么?
2017年萬達出售了文旅和酒店項目。2019年,萬達又出售了百貨項目。萬達還剩下是在全國的兩百多家萬達廣場。也就是說,萬達廣場成為其最重要的核心資產。
萬達廣場是一家商業管理公司,也就是說,萬達廣場里面的所有商家都是租賃場地的,萬達只收租金。
萬達的核心產品也就是:品牌輸出和管理輸出。
萬達實體是一家平臺型的公司(類似天貓或淘寶),萬達本身并不賣商品,所以如果萬達要做電商,線上端提供什么樣的產品這個問題就非常難以回答。
所以,王健林一直強調,萬達的線上不是賣貨的,而是提供服務。但是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這樣的服務對客戶來說到底有沒有價值,就直接決定了萬達的線上平臺是否有價值。
飛凡網一開始就注定定位非常含糊不清。萬達計劃從會員入手,但是,如果僅僅給會員提供停車、開票或者WIFI等等這些粗淺的服務,顯然是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根據萬達對外公布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飛凡會員總數超過1.2億,注冊活躍會員4461萬。但飛凡的定位實際上并沒有打到用戶的剛需點,有業內人士表示,飛凡網的會員大多數通過連接萬達線下的免費WiFi獲取,活躍度并不高。有商家表示:“雖然有會員服務,但使用度、功能性比較低。”
王健林很早前就說飛凡的模式是不同于淘寶和京東的新模式,強調萬達不是賣貨的,萬達的未來是互聯網和金融,是開放式平臺。萬達電商要為現有的各個線下業態提供線上入口,達到陸空資源整合一體化的目的。
怎么把萬達廣場的客流轉化到線上以及萬達的會員體系之中,然后再將會員體系數據與金融、文化、體育等產業進行融合。
萬達線上功能的含糊,紛繁復雜,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注定了萬達電商的失敗。
4、萬達有沒有必要做電商?
O2O概念從電商一誕生初始就甚囂塵上,大家熱議了很多年。但是時至今日,這兩個O似乎已經變得含糊不清。
實體商業向線上走,最重要需要厘清三個問題:
第一,實體商業是不是一定都要做電商?
第二,實體商業如果做電商,是賣什么,賣產品還是賣服務?
第三,無論線上賣產品或者賣服務,它的商業模式應該是什么,如何跟線下打通,如何彼此賦能?
前文所述,萬達最大的產品是“管理和品牌”,對消費者來講,它并沒有實際的產品,甚至沒有必不可少高度粘性的服務(比如美團式的服務)。
萬達廣場以購物中心的形式存在,里面整合了吃喝玩樂一條龍的消費服務。相對于傳統百貨來說,萬達廣場最大的價值是在于餐飲 娛樂 購物的復合型業態,為顧客提供了價值更大的“逛”的體驗。
也就是說,逛萬達廣場的愉悅感,是高于逛傳統百貨的愉悅感的。因為它里面有更加豐富的其他業態。
如果把“逛”等同于“線下的體驗”,我們會發現,這是線下商業高于線上電商的最大優勢!
如果萬達最大的優勢在于線下體驗,而線上平臺又不知所云,找不到更加確切并且具有吸引力的定位方向,對萬達來說,電商不做也罷!
(文/聯商特約專欄作者 老刀,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相關文章
- 元宵節熱門文案「外賣紅包文案」
- 《插畫設計》「微課亮點介紹」
- 網店售后服務怎么做才能提高效率和質量呢「電商售后處理技巧」
- 淘寶客服有哪些有意思的開頭語言「客服有趣的開頭語」
- 郵政ems快遞下單「郵政攬件怎么這么慢」
- 做電商客服的基本要求「電商客服主管具備的能力」
- 促銷活動通知短信怎么寫「短信通知怎么寫」
- 如何提高電子商務客戶服務的滿意度「提高網絡客戶滿意度」
- 即時照相機「全球最高十款車」
- 電商如何提升客戶體驗「怎樣對待客戶」
- 智云云鶴2s調平教程「智云微畢S測評」
- 國美手機正品嗎「國美電器有手機賣嗎」
- 雙11哪款手機銷售多「榮耀手機銷量排行榜前十名」
- 小米手機競品「小米手機銷量排第二第一是誰」
- 618電商促銷哪些手機值得推薦使用「電商的促銷手段」
- 618購物節手機銷量排行榜「墻裂推薦圖片」
- 為什么華為手機銷量比小米手機高呢「國產手機銷售額」
- 手機市場線上線下占比「線上手機銷量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