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展會信息 > 智能化質量檢測系統建設項目「智能質量管理」

智能化質量檢測系統建設項目「智能質量管理」

來源:互聯網 2024-08-16 08:04:04

編輯導語:來料質量管控是在貨品實現產權移交前的關鍵關口,它直接影響到后續加工流程的損耗以及流入到用戶的商品體驗。本文作者對智能質量檢測系統的建設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質量檢測基本概述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來料質量管控,是在貨品實現產權移交前的關鍵關口,檢驗的結果直接影響到后續加工流程的損耗以及流入到用戶的商品體驗。

質檢的類型可以從階段、檢測標準兩個不同維度進行劃分:

從質檢在采購入庫鏈路上的不同時間階段上來劃分,可以將質檢分為新品送檢、大貨送檢、駐廠質檢、入庫質檢、庫內巡檢、庫內抽檢。

從質檢的檢驗標準上來劃分,可以分為送檢、大貨質檢、外觀檢。

送檢:指將樣品送第三方官方認證的實驗室進行質檢的方式,由于實驗室較為專業且設備齊全,故一般會對商品進行全部標準指標全檢。大貨質檢:指針對商品的質量標準中標注為需要質檢的指標進行檢驗,通常需要按照標準中的驗證方式并借助儀器來進行。外觀檢:是指對于貨品進行抽樣檢查,并采用基本的外觀檢驗,相同品類的商品通常外觀檢查的標準是通用的。

質檢的能力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包括1.0初始級、2.0發展級、3.0領先級。

1.0初始級的核心關鍵詞是被動檢驗,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防守,通常會依據檢驗標準,制定抽樣方案,執行檢驗并記錄檢驗結果;

2.0發展級質檢從被動轉為主動,關鍵進行標準化流程控制來進行主動預警,對全流程的質檢結果數據進行沉淀,并進行全流程的數據串聯分析,從而判斷質量問題產生的薄弱環節,從而主動干預和優化預警;

3.0領先級的質檢能力不再限于防守,更是會主動預防,有效在上游進行管控,其關鍵任務是進行質量規劃。通過對上游的深度介入管理以及精準的數據分析,進行免檢策略的有效制定,并將質檢能力向上游供應側進行賦能延申,從而實現上下游協同保障質量的能力。

二、質量檢測系統基礎框架

整個系統可以分為四個層級,自上至下分別為應用端、業務應用層、系統能力層、數據層。

1)最上層的應用端

從應用端來看包括兩個不同維度,PC端和移動端,以及企業內部質量管理人員、企業外部合作送檢機構和質檢機構。

質檢的執行有不同的場景,其中有較為復雜的需要用電腦產出詳細報告的大貨檢和送檢,也有相對來說質檢結果填寫簡單、操作頻次高且時效要求高的適合移動端的場景,比如入庫檢和巡檢。所以針對不同的場景質檢系統需要提供不同的操作端來適配響應的執行操作。

質檢的協同不僅需要內部質檢人員,還可能需要借用到三方的實驗機構或者驗貨機構,要實現快速的約單、派單、結果回傳和結算,就需要為合作方提供響應的工作臺來進行線上的協同。

2)業務應用層

質檢系統包含商品全鏈路的檢測,承擔著保障合規性和質量穩定性的職責。所以業務范疇應該包含面向新品的送檢、面向貨品入庫前的大貨檢、大貨送檢、入庫檢,以及庫內貨品的定期巡檢、抽檢。

在質檢方式上,面向不同風險等級的商品和批次,可以采取不同程度的質檢力度,比如減少抽樣、免檢等,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節約采購時效,又可以節約質檢費用,但是如何在成本和風險中平衡中如何獲得最大的收益,就需要借助策略的輔助支持。

3)系統能力層

業務流程線上化是系統建設的首要步驟,其核心目的是實現不同角色的快速協同,以及業務節點的快速流轉。通過建立健全的操作端和業務流程,將所有角色及其關鍵執行全部做到線上,從而保障管理的穩定性。

在復雜的執行流程中,系統需要針對不同的場景進行流程節點的自動化執行設計,目的是防止出現因系統流程死板導致的業務人員無意義執行;與此同時,針對簡單決策的業務執行節點,系統可以通過規則沉淀實現自動化執行,進一步替代人工。

質檢策略輔助是質檢系統智能化的能力體現,其核心在于協助業務面向質檢規劃給出決策建議,并通過系統自動化運行直接實現流程調配,下文將詳細論述該能力。

4)數據層

要想實現系統的智能化演進,必須依賴質量管理全鏈路的結構化數據,包括結構化商品標準指標、各個質檢環節的質檢指標結果數據、質檢瑕疵標簽數據,以及商品的輿情表現標簽數據等。

結構化數據的積累和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各個核心業務環節的流程線上化建設中逐漸積累的,其中既包括數據結構的合理設計、業務線上流轉中的過程數據積累,還包括基礎原始業務數據的業務維護,比如標準數據、輿情標簽庫數據、瑕疵點庫數據等。

三、質量檢測系統智能化建設1. 質量檢測智能化系統的核心目標

1)策略:自動識別風險可控&降本優化機會

面向不同的質檢場景,利用數據和規則進行自動化測算和識別低風險降本機會,同時通過策略模擬和策略數據分析能力協助業務進行策略規則的合理調優。

2)執行:動態調配合理的質檢方式

根據系統自動化策略輸出,系統可以對于質檢執行流程進行實時動態調整,以實現機會的實時抓取和風險的實時控制。

3)預警:質檢降級后及時的預警和管控風險

質檢方式放松調整一方面會帶來成本的節約,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可能帶來風險的提高,系統需要進行實時風險監測并進行實時預警提醒、以及動態調整。

4)管理:支持機會及風險識別的管理流程

針對高風險等級的系統輸出的策略調整,在系統運行前期為了保障穩定性,可以由人工參與確認,故需要系統支持一套適配的線上管理流程,比如確認任務的發送、處理和記錄等。

2. 質量智能檢測系統的核心實現邏輯

首先,是基于全鏈路的動態業務數據,結合質檢策略規劃配置數據,通過系統定期測算及部分人工確認的方式,進行規則結果的輸出(比如針對哪些商品/供應商、哪批貨應該從駐廠質檢改為免檢),該結果會作用于質檢的實際業務流程,該過程為策略輸出。

其次,通過完整的質檢執行流,系統會沉淀該作用對象的質量表現及風險數據,質檢策略規則駕駛艙看板會承接這部分數據呈現,同時會整合質檢策略調整層數據,并通過比對和分析得出對于質檢策略規則的健康度判斷,并支持作用于規則的調整。

再次,為了實現策略規則人工調整的合理性可視化判斷,系統需要支持規則調整的實時模擬運算,從而協助策略制定更加準確。

3. 質量智能檢測系統架構質量智能檢測系統架構,蛀牙分為四個層次,最底層數據層、策略層、規則結果層、執行流程。質量檢測系統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策略層的能力搭建,從整個系統的結構來看,策略層是基于數據層之上,在原有的業務規則結果和執行流之下的。策略層是將原有在線下人工進行的決策進行了線上化,通過沉淀規則、整合輸出邏輯、規則調優工具的建設,將原有人工的工作進行了系統化的替代。

以上,為智能化的質量檢測系統建設的整體思路,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本文由 @欣欣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