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拼多多賣農產品「怎樣在拼多多賣農產品」
在今年3月17日,拼多多董事長黃崢發布2021年度致股東信,宣布卸任董事長,之后,他將結合個人興趣,致力于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并著眼于拼多多未來的長遠發展,“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頭”。
現在看來,拼多多在今年中報里披露的100億元農業科技專項“百億農研”,從黃崢卸任董事長的那一刻,可能就已經有了想法,只是隨著接下來的中概股監管風暴和市場環境,使得這個計劃順勢而出。
呼應了政策的大環境,也契合拼多多自身的發展軌跡,那么同樣是電商平臺,為何拼多多的農產品模式,能夠脫穎而出呢?
在互聯網上,能搜到一個叫“農地云拼”的模式,這是拼多多從2020年開始就在講的農村創新故事,本質上就是農產品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而這個模式最初是從流通環節的改造開始的。
上一篇文章(拼多多為啥要花光100億利潤做農業)里面提到,供應端和需求端無法有效匹配,供求失衡是傳統農業的最大難題之一,所以每年都能看到媒體報道,要通過獻愛心的方式來對擠壓的農產品做集體采購,但是這種公益行為,本質上還是杯水車薪,除了被報道出來的少數案例,或者當地公務員去集體采購的少部分產品,大部分不是損失在田間地頭,都是爛在倉庫里面了。
互聯網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傳統上也是放大版的集中采購模式,在拼多多之前,爆款農產品的走紅往往歸功于平臺編輯式的營銷策劃。例如2012年、2013年間爆紅的褚橙、北美車厘子,背后的推手都來自于電商渠道的營銷。
黃崢有個觀點很有意思:傳統電商模式僅僅是將交易從線下轉到線上,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規避產需脫節的問題。
在他看來,“這只是把流通側的信息高度透明化了,它加速了各類商販之間的市場競爭,但是對傳統制造業的工廠改變不多,工廠要生產多少還是要一些計劃的。線上純流通側的極度市場化也不改變生產側計劃的滯后性和高度計劃性?!?/p>
在平臺的實踐中,通過拼購模式,讓消費者選擇而某個時間段的爆款農產品,再通過平臺方的補貼,讓更多的消費者來選擇這些爆款農產品。
團購與拼購只是一字之差,傳統的團購是由團長(導購)來靠自覺和判斷力來發現爆款,平臺推薦的爆款商品,后面都是由人來驅動的,但是根據拼多多的描述,平臺上的農產品爆款,是靠消費者驅動的,就是買的人越多,就推薦給越多的人。
這是不是很像同時期今日頭條的新聞推薦模式,由編輯推薦變成機器推薦,拼多多的拼購,用機器來自動篩選出爆款,然后反應到供應端,這是農產品營銷模式上的不一樣,現在這種模式也被各家平臺都采用了。
而且,爆款的農產品一定有一個特性,便宜,便宜到消費者無法拒絕,沒有消費者跟便宜這個賣點過不去的,拼多多依靠補貼的模式,又把爆款產品的銷售價格拉下來,自然就變成了競爭力。
黃崢曾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將這種交易模式總結為,用需求流通側的半計劃經濟來推動實現供給側的半市場經濟。
這句話很深奧,個人的理解是,如果把拼多多看成是一個超級渠道的話,過去農產品層層加價的流通模式,在拼多多介入之后,把過去屬于渠道的利潤可以還給農戶,同時又保證了信息透明,變成了一種準定制化生產的模式。
事實上,傳說中的特供農產品,就是農產品定制,這就解決了供需失衡的問題,不會食堂里需要土豆,結果種的是紅薯,但是這個純計劃的模式,因為成本的不可控,顯然沒法批量復制。
但是,有了拼多多的介入之后,就可以把這種過去純粹的計劃生產模式,變成半市場經濟,農戶種什么產品,種多少,應該保證什么樣的品質,都是根據市場需求的現實情況來制定的。
簡單小結,拼多多的護城河——拼購模式,就是最初從農產品起家的,把黃崢送上了千億富豪的寶座,平臺用戶的草根性,加上農業的草根性,以及新農村、新農業的愿景,就成為了今天拼多多的新農產品模式。
而100億的投入,又想具體做什么呢?這個咱們下回再聊。
相關文章
- 德國喜寶奶粉和中國版喜寶有什么不同「德國喜寶奶粉怎么樣」
- 喜寶奶粉怎么查是不是正品「德國喜寶怎么驗證正品」
- 民營運營商是什么意思「基礎運營商是什么意思」
- 卡類型虛擬運營商什么意思「虛擬運營商的卡」
- 茶葉店現在賺不賺錢「茶葉暴利」
- 母嬰產品購買攻略「李小龍7次實戰記錄」
- 網上賣的茶葉是真的嗎「線上茶葉交易市場」
- 喜寶的評論「小說喜寶語錄」
- 在拼多多賣農產品「點贊電視臺」
- 「行走自貿區」廈門:實現線上線下高度融合構建跨境電商生態圈
- 電商會計賬務實例講解「電商公司賬務處理」
- 5億人次左右「百萬億項選擇」
- 電商會計如何做賬「銷售賬務處理會計分錄」
- 商家入駐抖音的運營規則「抖音商家主頁怎么設置」
- 元宇宙賺錢「宇宙培訓班」
- 廣州15億跨境電商「最高法對民營企業出臺新規」
- 廈門跨境電商產業園擴容!總面積已達約13.7萬平方米「自貢航空產業園占地情況」
- 中國產茶葉那么多為什么沒有產生茶葉巨頭呢「中國第一排名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