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行業資訊 > 多角度詳細分析電商利弊「電商利與弊」

多角度詳細分析電商利弊「電商利與弊」

來源:互聯網 2024-08-21 11:04:00

最近網上很多人在討論電商利弊的問題,我從實體店主、消費者、電商店家、商品制造商幾個角度分析一下利弊。

首先說結論:弊大于利

首先是實體店主,這個不用說了,大家有目共睹近兩年實體店大量倒閉。有人說是因為房租高,但是從房租占房價比例來看其實房租是正常區間甚至是偏低的,按照房價算跟銀行定期利益差不多還得承擔空租期的風險,部分商場免租金現在也做不走了。

一間實體店背后最直接就是一家人的生計和幾個人的就業,間接養活了中間商,房東等大量的人,有人說不讓中間商賺差價不挺好嗎?既然說到這個問題就把消費者放到一起來分析吧,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實體店倒閉會導致相關的大量人員失業,這部分人也沒有多余的錢去消費了,然后又去跟其他行業的搶工作機會,其他行業的賺錢也會越來越難,現在街上剩下的店鋪幾乎都是理發店,藥店(藥店遲早也會完蛋),餐飲,工廠上班的也得擔心隨時丟掉工作。

實體店不管養活多少人,能把消費掉的錢留在本地,不管怎么循環錢都在老百姓手里,但是電商會產生虹吸效應,小縣城流向大城市,東北西北留向沿海地區,小老百姓流向電商大佬,一去不復返。短期看電商平臺買東西是便宜了,但是消費者賺錢越來越難再便宜也沒用。

有人用汽車比喻電商,其實這完全是偷換概念,互聯網可以用汽車來比喻,而電商最多只能算不用納稅開黑車的

站在電商店家的角度,雖然不用交房租了,但是以前只需要和周邊的店家競爭,現在是和幾百萬家店競爭,而且規則很簡單,拼流量拼價格,消費者看不到實物質量是其次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利潤微薄,僅有的利潤還得付給電商平臺大量廣告費,同樣的商品只有金字塔尖的店家能保持利潤,能否賺錢,命脈在平臺。

站在制造商的角度,得拼成本,同樣的商品你得比別的廠家更便宜,根本別想有額外的提升質量的成本,新產品研發成本能省就省,中國制造只能停留在廉價低質的水平,人工費也是能省就省,也不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綜上所述,電商經濟對普通老百姓、電商店家、制造商都是弊大于利的,除非你是體制內的否則遲早會受到影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